信息分类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2-04-28 14:01:58 | 文件有效性 | |
文号 | 发布机构 | ||
内容概述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我县共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苗族斗角舞、苗族服饰(修文县龙场镇平地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六桶黄金苗族服饰制作工艺)德昌祥“龙凤至宝丹”制作技艺、王阳明传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修文县龙场镇平地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六桶黄金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修文县六桶海马明代造纸工艺、扎佐石竹蹄膀制作工艺、修文县久长镇下堡村苗族舞蹈、四印苗古歌、红星村搂查节、德昌祥“龙凤至宝丹”传统中药制作技艺、温氏快速愈骨疗法、王阳明传说),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龙场镇平地村苗族挑花、六桶乡黄金花苗服饰工艺、六桶乡海马孔造纸工艺、苗族古歌、扎佐石竹蹄膀、久长镇下堡村苗族舞蹈、龙场镇小山制陶工艺、六桶乡唢呐制作演奏世家、六屯乡独山村布依风情、六桶乡铧口铸造工艺、大屯布依古乐、六广镇花灯、德昌祥“龙凤至宝丹”制作工艺、搂查节、苗族传统狩猎技艺、青苗斗鸟习俗、六广臭豆腐、大屯布依山歌、王阳明传说、温氏快速愈骨疗法、大木李氏布依酒蒸馏酿造工艺);成功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杨少珍、刘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杨少珍、王军、王银书、刘莉、王迅、温新民),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刘莉、杨少珍、王军、王银书、王迅、任廷龙)。
2.组织各非遗项目到遵义、贵阳等地开展展示活动。
3.我县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首批)试点之一,完成了省级非遗项目“苗族斗角舞”和“苗族服饰制作”数字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
4.于久长街道双堡村新设苗族斗角舞传习所一个。
5.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申报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和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
二、重点项目的传承保护情况、传承人的管理以及传承实践情况
1.重点项目的传承保护情况:对各级非遗项目均进行档案留存,其中省级非遗项目“苗族斗角舞”和“苗族服饰制作”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已在“苗族服饰”项目所在地六桶镇黄金村建传习所进行保护传承;对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进行推荐申报。
2.传承人的管理:我县每年均组织传承人参加各式培训,含线上线下;组织县域内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人到六桶黄金村省级传承人杨少珍处开展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交流活动;邀请相关媒体对苗族斗角舞传承人及传承项目进行报道,做好推广宣传;对符合条件的传承人进行推荐申报。
3.传承实践情况:2020年我县申请了省级非遗项目保护资金10万元用于保护传承“苗族斗角舞”,于该项目所在地建立传习所,对该项目进行有效传承。
三、经费投入及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1.经费投入情况:近年来,我县非遗工作越来越受重视。红星村“搂查节”自2013年复办以来,我县均对其进行补助,累计已有8万余元;“十三五”期间,我县投入非遗工作经费10万余元,其中2020年工作经费5万元。
2.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我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主要由文物管理所负责,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人;日常管理工作由属地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
版权所有:修文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修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修文县人民政府.政务
联系地址:修文县龙场驿南路8号 联系方式:0851-82322132、82331859 黔ICP备17009828号
邮政编码:550200 贵公网安备 52012302007102号 网站标识码:5201230003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