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 统计公报 | 发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16-05-17 10:23:07 | 文件有效性 | |
文号 | 发布机构 | ||
内容概述 |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部署,立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强县进位”主基调和“三区一县”同城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争先,扎实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面小康社会经省级验收评定为达标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
一、综合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1400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308万元,比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613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591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地方生产总值53000元,比上年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13.95:43.82:42.23,其中,第一产业上升0.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38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
2015年,我县进一步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实施“3个20万”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96692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占GDP比重为69.0%。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9802万元,比上年增长6.8%,占一产增加值比重为76.7%;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5136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占二产增加值比重为83.7%;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03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占三产增加值比重为51.3%。
三、农业
2015年,以“四化同步”和“小康创建”为统揽,紧紧围绕“五大工程”、“五大家园”创建目标,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抓好“蔬菜、水果、奶业”等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799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192920万元,比上年增长8.5%;林业产值499万元,比上年下降39.5%;牧业产值832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渔业产值820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主要农产品及畜牧产品产量如下:
名称 | 2015年(吨)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总产量 | 90170 | 0.3 |
夏粮 | 25884 | -3.7 |
小麦 | 696 | -51.1 |
薯类 | 25571 | -1.1 |
秋粮 | 64286 | 2.0 |
稻谷 | 31608 | 4.1 |
玉米 | 29191 | 0.1 |
油菜籽 | 13457 | 7.3 |
烤烟 | 1458 | -20.8 |
蔬菜 | 456175 | 7.8 |
水果 | 52730 | 48.1 |
猪全年出栏数(头) | 170869 | 0.02 |
牛全年出栏数(头) | 15588 | 11.7 |
家禽全年出栏数(羽) | 1162933 | 50.0 |
肉类总产量 | 20100 | 1.8 |
禽蛋产量 | 4097 | 10.1 |
水产品产量 | 307 | 10.0 |
牛 奶 | 30548 | 12.7 |
茶 叶 | 353 | 2.3 |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全年实现机耕面积27.11万亩,比上年增长64.9%;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95万亩,比上年增长0.9%;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43万吨,比上年增长15.1%。
四、工业及建筑业
2015年,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一区三园”建设和“一城三片区”打造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推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快速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49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0225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525939万元,同比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1.0%。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0%,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9%;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7%;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3%;高新技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 2015年 | 比上年增(减)% |
原 煤(万吨) | 60.4 | 60.7 |
耐火材料制品(万吨) | 46.9 | 16.1 |
水 泥(万吨) | 235.1 | -2.9 |
生 铁(万吨) | 36.0 | 29.8 |
乳制品(万吨) | 2.8 | 7.9 |
饲 料(万吨) | 26.5 | 2.1 |
中成药(万吨) | 0.71 | 4.0 |
供电量(万度) | 194813 | 17.6 |
发电量(万度) | 227902 | 6.4 |
酒(千升) | 3970 | 183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3784万元,比上年增长3.7%;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120944万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税总额201131万元,比上年下降2.8%。工业产销率达87.8%,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完成556121万元,同比增长5.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52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364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597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6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0%。
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 绝对数(万元) | 比上年增(减)% |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1976145 | 21.0 |
按产业分 |
|
|
第一产业 | 414962 | 18.9 |
第二产业 | 1349600 | 22.1 |
第三产业 | 211583 | 20.5 |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1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3%,其中:住宅投资19248万元,同比增长199.9%。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15年,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70000万元,同比增长35.8%;实际利用外资3147万美元,同比增长20.0%;本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
六、第三产业
2015年,我县不断加快景区建设,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爽爽贵阳,秀美修文”的知明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4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1%、21.8%。旅游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贸流通、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社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1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对GDP的贡献率达50.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活跃,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4854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949万元。
交通道路建设力度加大,道路设施大大改善,强力拉动了全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年底拥有载客汽车232辆,载客量4886客位,载货汽车456辆,载重量1723吨。
通讯事业飞速发展,通讯网络逐步健全,移动、电信、联通等公司业务迅速扩展。2015年全县移动通讯在网电话用户达18万户,联通用户达12万户;移动通讯营业收入14000万元,联通营业收入3500万元;实现邮政业务收入达1591万元,同比增长14.6%。
金融业稳健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704947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单位存款年末余额149058万元,比上年下降17.3%;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77858万元,比上年增长5.3%。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601211万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短期贷款年末余额217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中长期贷款年末余额377934万元,比上年增长66.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250万元,比上年下降2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3万元,比上年下降4.5%,寿险保费收入1467万元,比上年下降43.1%。全年保险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694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1084万元,比上年增长4.1%;寿险赔款和给付610万元,比上年增长369.2%。
七、财政税收
2015年,我县狠抓财源建设,努力推进财税改革,着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和税收征管,为全县各项经济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0041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0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加收入1076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8639万元,比上年增长7.9%,增加支出17728万元。完成国税收入51273万元,同比增长6.2%;完成地税收入77278万元,同比增长14.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以巩固“两基”工作为重点,不断升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环境,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共有各类学校89所,其中:中学16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小学35所,特殊学校1所。中学在校学生14953人,比上年减少518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49人,比上年减少246人;小学在校学生18564人,比上年增加1602人。全县有幼儿园38所,在园人数9502人,比上年增加1233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7.6%。
我县进一步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全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3614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57人次。全县申报科技项目15项,申请专利量42件,已授权76件。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得到了加强,食品、药品、医疗服务市场经济秩序得到了有效整顿和规范。全县有卫生机构252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10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村卫生室196个、诊所22个;实有病床1016张,卫生机构卫生技术员126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6人。
文化体育广播事业继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送文化下乡15场,送电影下乡1393场次。电视以户为单位覆盖率达96.0%以上。
十、人口
人口与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年末常住人口(常住半年以上)26.65万人,年平均人口26.42万人。据县卫计局年报统计,2015年人口出生率为9.8‰,人口死亡率为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7.8%。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质量上升,消费水平提高。据我县40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我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3元,比上年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75元,比上年增长16.2%,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2%,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7.3平方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6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352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8.7%,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人均住房面积为55平方米。各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龙场镇14502元、扎佐镇13861元、久长镇11848元、六广镇10499元、谷堡乡11138元、六屯镇9107元、小箐乡9210元、洒坪镇9208元、大石乡7734元、六桶镇10267元。
职工工资收入较快增加。2015年,全县在岗职工年末人数为22686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含劳务派遣)为63414元,同比增长11.7%。
十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劳动就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1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6428人,比上年增长17.9%,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12257万元, 比上年增长0.5%;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7406人,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征收失业保险费461万元,比上年下降7.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183人,比上年增长4.5%,全年征收医疗保险费5932万元,比上年增长2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54036人,参合率达99.7%。2015年末城镇低保人数为2039人,发放城镇低保金655万元,农村低保人数为7722人,发放低保金1692万元。
十三、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116.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98.5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8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54601.4吨;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5%。
全年造林面积为3.6万亩,年末新增封山育林面积达2.41万亩,累计达14.3万亩,天保公益林面积43.73万亩,全年义务植树造林50万株,森林覆盖率45.05%。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以煤矿、交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2015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3起,与上年持平;死亡人数11人,同比下降8.3%。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4、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指标均按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取得。按照国家统计局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方案,从2014年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修改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增速为可比口径计算。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电信数据来自县电信局;保险业数据来自县人保、财保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旅游、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旅游文体广电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数据来自县农业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县住建局;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县生态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投资促进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县邮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专利、科技项目数据来自县科技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县卫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安全监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版权所有:修文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修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修文县人民政府.政务
联系地址:修文县龙场驿南路8号 联系方式:0851-82322132、82331859 黔ICP备17009828号
邮政编码:550200 贵公网安备 52012302007102号 网站标识码:5201230003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